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党代会精神 | 北体干部师生员工这样谈②——宣传思想文化

6月6日,中国共产党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本次大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学校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发展的主要成就,科学擘画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战略蓝图,明确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及实施路径,举旗定向,振奋人心。

会后,各部门、各单位积极组织学习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我们也将从党的建设、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训练竞赛、国际合作、改革治理等领域分批次展示各领域师生员工们的学习体会和生动实践。

陈世阳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一次贯彻新思想、对标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委宣传部将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更强担当推动学校党代会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以更实举措凝聚起全校上下争创“双一流”的磅礴力量。一是以“大落实”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党委宣传部将贯彻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方案》,引导师生深学细悟,全面把握党代会精神实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二是以“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体育特色“大思政课”矩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等主题活动。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构建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三是以“大宣传”塑造北体新形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大宣传”格局,主动传播北体大新理念、新气象,塑造北体新面貌、新形象,通过深化与主流媒体战略合作,推动宣传部与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实现宣传资源整合与主题联动响应,形成人人参与、内外协同的“大宣传”格局。四是以“大文化”营造学校共同精神家园。注重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涵养校园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塑造北体独特的文化品格。启动校园文化环境整体设计,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带,组建师生多语种宣讲团队,开展校园文化宣讲;实施校园文化种子项目,推进相关院系共同打造原创文化艺术作品;开展场馆文化赋能和校史馆升级,深度挖掘学院文化内涵,打造“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冠军园和校田径运动会、北体之夏音乐节、周末体育赛事等文化品牌的升级。

王海英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代会工作报告既在系统梳理以往工作基础上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又对学校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了路线图和任务书。“1828”的学校发展战略和步骤尤其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报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配合承担使命,继续深入探讨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运用体育领域独特资源增强思政课的引领力。在运用体育资源增强思政课引领力和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思政课实效性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提出“体育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体育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这一理念是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体育教学、实践和竞赛等各个环节,同时借助体育的独特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平衡与全面发展,实现强身健体与思想境界同步提升。因此体育大思政不仅关注体育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苍  海 中国武术学院分党委书记

中国武术学院锚定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为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成为引领全球高等体育教育变革的中国范式的总体目标,采取“两步走”的发展策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培育时代新人,矢志建设世界一流武术学院。以思政熔铸武魂,深植核心价值。 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武术文化深度融合。将“文武兼修、尚武崇德”升华为铸魂育人的时代课题。构建“武德教育”必修体系,以武术礼仪涵养规矩方圆,通过红色武术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使“精忠报国”的武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分党委领学铸魂、支部深研聚力、赛场实践淬炼,使中华武术精神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以文脉塑形强基,弘扬传统文化。 深入落实文化“双创”要求,系统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依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深挖武术哲学、伦理精髓;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抢救濒危拳种,让千年武学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创编校园课程与银发康养模块,推动禅武医理惠泽民生。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民间艺术进校园,推广太极、八段锦等传统体育文化,加强武术非遗保护传承。深刻践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武术巡展为桥,向世界展现中华气度。以融合创新赋能,锻造时代新人。 将文化传承深度融入学科攻坚与人才引育。通过推动武术与文化、科技、医学深度融合,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攻克学科发展难题;通过建设红色武术文化长廊,打造武术文化体验馆;通过AI武术赋能,实现古籍拳谱与VR技术辉映、传统器械与智能穿戴共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青年服务国家”主题教育,编排革命题材武术文化作品,弘扬先农坛精神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新时代北体精神。引导师生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四个自信”。

赵琳琳 体育赛事制作与转播实验室副主任

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文化建设的方向任务。作为学校体育文化宣传平台之一,体育赛事制作与传播实验室将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体育文化创作实践和的具体行动,奋力书写“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传播新篇章。一是持续生产体育文化传播精品,讲好新时代体育故事。依托中宣部“体育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中华体育故事征集活动”,挖掘鲜活体育人物与真实奋斗故事,推动体育精神通过影像、图文、融媒体等多元媒介形式走入大众视野,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聚焦全民科学健身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学校专家资源优势,以融媒体传播手段,推动专业知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加强权威科普内容供给,构建高校参与公共健康服务的内容支撑体系。体育赛事制作与传播实验室将以匠心打造更多彰显时代气质的体育精品,以恒心推进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以责任心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需求,为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会寨 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副馆长

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学校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对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尤其是对思想政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方面的系统谋划,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在新征程上找准定位、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作为学校文化育人与传承的核心阵地,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深刻领会党代会精神的核心要义,自觉将三馆工作融入学校发展大局,聚焦建设体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重点任务精准发力。一是要深挖活化图书档案资源,重点建设体育特色文化资源,为打造北体大品牌赛事、构建“一院一品”文化格局等“以体育人”新场景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和史料支撑;二是要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通过专题展览等形式,生动呈现北体人“以体报国”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师生爱校荣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要积极协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策划主题书展、学术讲座、美育沙龙等各类文化活动,搭建开放共享的文化交流平台,营造“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浓厚校园氛围。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全力构建知识服务、文化传承、精神涵育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为建设彰显中国特色、北体风格的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王  娜 人文学院副教授

党代会报告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文化”工作擘画了清晰路径,作为人文学院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文化是育人的活水。未来,人文学院将致力于共同营造“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一是系统推进项目文化研究与实践,以体育文化研究院为平台,大力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培育相结合。重点培育“篮球文化”“足球文化”等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将学术专长转化为项目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二是全力打造“一院一品”人文特色:发挥中华诗词学会体育诗词工作委员会和体育诗词创作基地作用,引领其他体育院校基地协同开展体育文化传播活动;发挥“浣花诗社”作用,激发青年学子创作热情;策划组织例如“冬奥诗赞”、“诗颂巴黎”等全国性体育诗词创作赛事。同时,持续举办三十多期 “北体人文论坛”,汇聚思想智慧,启迪师生心灵。三是更深层次挖掘项目文化精髓,完善资源库建设;更广范围拓展文化育人形式,巩固体育诗词、校史话剧等阵地,探索多元化表达;更强力度推动人文精神浸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体育精神的融合贯穿育人全程。